十四五”,即将登场。
据新华社,近日发布的重要会议公报提出: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这意味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同样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这不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早在去年11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就已出台。
规划明确提出: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当时,《人民日报》就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标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凸显。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有多严峻?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
所谓中度老龄化社会,指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一般而言,65岁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化社会。
目前,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的边缘,而日本早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2.6%,部分省份早已超过14%,率先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同期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28.41%,创下历史新高,位居全球首位。受人口生育下滑和老龄化影响,日本人口已经连续11年负增长,总人口从最高点的1.27亿锐减到如今的1.24亿。
少子化+老龄化,不只是日本面临的重要难题,中国很快就将直面而来,没有任何回避空间。(参阅《连续11年负增长!这个国家敲响人口警钟》)
相比日本,我们面临的形势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不同的是,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不同,我们遭遇的可能是“未富先老”的困局。
所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未雨绸缪之举。
老龄化社会到来,影响有多大?
其一,少子化+老龄化,会否意味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
2011年,我国放开了“单独二孩”;2015年底,进一步放开了全面二孩。不过,在政策利好之下,人口出生率只出现了短期回升,随后又掉转之下,未来不乏进一步放宽的可能。
其二,老龄化加剧,直接意味着养老金压力的与日俱增。
据2019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早在2016年,有7个省份就已出现当期(年)养老基金收不抵支(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青海)。
据测算,到2022年,半数省份养老基金将收不抵支,其中个别省份累计结余耗尽风险加大。
从2019年开始,我国推出养老金中央基金调剂制度。各省统一上缴一定比例的养老金,这些养老金再通过下拨的方式转移到各地方。
根据2020年最新调剂数据,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等7个省份是“净贡献”省份,一共贡献了1767亿元,其中广东一地就贡献了1/3强。
换言之,大多数省份都要借助“南金北调”,来补充养老金。
其三,老龄化日益严峻,劳动力人口不足,延迟退休恐将成为常态。
老龄化率日益严峻,除了带来显而易见的养老金负担难题之外,更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延迟退休就会成为常态。
在日本,退休年龄已经触及70岁乃至更高。在我国,延迟退休的争议不绝于耳,在“十四五”时期,这一政策可能会提前落地。
其四,少子化+老龄化,是房地产的终极利空因素。没有人口支撑,房价泡沫恐怕难以维持。
从英国、日本的经验来看,婴儿潮一代,是房地产的重要支撑。中国的“婴儿潮”一代,集中在70后、80后和90后这三代群体当中,他们共同支撑了如今的楼市。
数据显示,我国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数分别为2.22亿、2.11亿、1.63亿(16330万)、1.63亿(16306万)。
不难看出,我国00后和10后群体,相比80后和90后,整整少了1亿人。随着出生率下滑,20后群体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
与少子化相伴而生的是老龄化,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同样明显。
从资产角度看,一个国家年轻人口越多,越容易形成资产泡沫,而老年人增多之后,当初的资产泡沫没有这么多人来接盘,资产回报率可能会下降,这对房地产的影响尤其大。
当然,虽然人口形势日益严峻,成为房地产的终极制约。但凡是存在人口虹吸效应的地区,自然不用担心人口结构带来的长期影响。
人口对房地产的影响,长期而深远。面对人口难以避免的大形势,选择好城市无疑变得更重要。
往年轻的城市走,跟着年轻人走,这是颠扑不破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