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十四五 >> 十四五规划动态 >> 内容

俞建拖:“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的前景与挑战

时间:2021-1-13 10:17:10 点击:

  核心提示: “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的前景与挑战 ——在“中国ESG论坛2021”上的主旨演讲 摘要: ● ESG既是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也是评价标准和规范框架,更意味着对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愿景。 ● “...

俞建拖:“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的前景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的前景与挑战

——在“中国ESG论坛2021”上的主旨演讲

摘要:

ESG既是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也是评价标准和规范框架,更意味着对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愿景。

● “十四五”时期,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ESG都有嵌入和发挥的巨大空间。

● 评价ESG主流化的关键指标是纳入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研究机构协调的行动以及合作性和建设性的努力。

一、ESG主流化,到底是主流化什么?

ESG在我国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热度与日俱增,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提到ESG,实际上是在表达不同的期待和愿景。

在最直观的层面上,我们谈ESG,是旨在分享一套价值观念和共用一套话语体系,表达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关切。这种关切是在经济利益或利润诉求之外的附加,但不是附属。ESG是习惯的排列顺序,但不同的人对E(环境)、S(社会)、G(治理)有不同的侧重。ESG构成了一个简明但不失丰富的框架,虽然人们经常只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但不妨碍我们在整体上的理解。

在应用层面上,对ESG通常有四种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定位。第一种是行为指引,是一组与ESG相关联的目标,指出了值得追求的方向,但多少有些模糊;第二种是评价标准,包含对结果和绩效的明确要求;第三种是规范框架,建立个人和机构主体的行为边界,告诉必须要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第四种是产品要素,不一定是产品全部,但至少成为产品(包括服务)价值的一部分。

在宏观层面上,ESG意味着对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愿景。在这个意义上,ESG反映了对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体系整体的诉求。

理解不同主体不同语境下的ESG所包含的期待十分必要。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要整合调动什么样和多大的资源,以及最后诉求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满足。在谈“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前景之前,我们需要厘清这一点,即到底主流化什么,才好对主流化的前景进行预测,并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ESG是在什么样场景下的主流化?

ESG主流化并非从“十四五”时期开始,也不是要在这个期限结束。最近几年来各界对ESG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是ESG主流化的表现,这是一个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过程。

ESG不论是作为观念和价值,还是作为其他,其意义不是凭空的,总要依托特定的时空展开和呈现。当下我们特别关心的是“十四五”这个阶段,在中国这个舞台上ESG的发展前景。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后走向新的现代化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无疑是关键的五年。那么,未来五年中国究竟会怎么样?这里大致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地缘政治上呈现了一些指标和展望。这当然不是未来五年中国的全貌,但是可以看作是对国家发展的粗轮廓侧写。

在经济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有可能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线。去年(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今年(2020年)因为疫情冲击,大概能够实现超过2%的正增长,加上汇率升值因素,按美元计价的增长率还是可观的,2021年的增长会更高。估计到2025年在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名义汇率的人均GDP会在1.4-1.5万美元之间,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线。这不仅是收入水平的变化,也会带来社会期望的变化。这既振奋人心,但也要警惕社会期望变化带来的压力,这点还没有太多人重视和关注。

在社会方面,一些趋势性的结构变化将继续深化。城镇化率将超过65%,但是如果没有加速的改革,仍有50%的人口无法享受完整的市民待遇。“十四五”时期将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衔接期,推动收入分配改善,城乡收入比有望缩小到2.5:1,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的绝对水平仍比较高,财富分配差距更大。人口方面,人均出生预期寿命预计达到78.5岁,少子化趋势加深,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接近或达到14%,养老压力趋于严峻;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全社会总医疗卫生支出可能会超过10万亿元。教育方面,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在科技快速变迁的背景下,相当比例人口无法为新的时候做好人力资源准备,主要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

在生态与资源环境方面,有望实现重大进展,也存在艰难挑战。我们有望到2030年左右实现初次资源投入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到达峰值后持续下降,不仅限于碳排放,还在水资源消耗、空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水体污染物排放方面。“十四五”时期需要为“碳达峰”创造坚实的基础,并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创造条件,还需要持续而艰苦的努力。

俞建拖:“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的前景与挑战

在治理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保障上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在ESG框架下讨论治理,人们更多关注企业治理。但在中国,需要将企业的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格局中考虑。对ESG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巨大机遇,同时要做好的话也十分不易,总之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的影响力在加强,但是过去我们所参与和依托的治理体系在效能上被大大削弱。大国竞争加剧,中美关系在重塑,是全球治理体系受到挑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地理中心的变化,多数人走向现代化,是更系统的变迁。中国有机会在全球治理中更加有所作为,但不确定性风险也在攀升。全球治理在弱化,国家间沟通协调变得更加困难,SDGESG可能成为少数获得全球共识的观念和话语,因此未来可能也是存在话语权争夺的热点领域。

在以上每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ESG嵌入和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

三、如何评价和看待ESG主流化的前景?

那么,如何才算是ESG主流化,怎样评价主流化呢?仅仅凭借模糊的感知可能不利于我们作出分析判断,因此或许我们最好提出一个有助于观察的指标体系。

一是价值观念和话语的普及。我们可以从国家大型综合性论坛(如博鳌和CDF)、商业论坛(财新、财经)、行业论坛(金融界、陆家嘴)、ESG/社会责任投资/可持续投资专业论坛(如ESG论坛)中,ESG议题的广度和持续作为考察,也可以从官媒和市场媒体的频道进行考察,还有学术机构的研究产出中ESG议题的比例。总体上,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展望积极。

二是看ESG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行为指引的作用。可以选规模最大的50家或100家主流投资机构,看他们中有多少比例遵循ESG原则配置资产,配置资产的比例如何?有多少市场机构,特别是上市的企业和未上市的大企业,发布了自己的ESG报告?当然中小企业也可以,但是数据搜集难。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关注ESG准则,但是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很有限。未来五年展望偏中性。

三是企业ESG绩效评价。这里值得关注的是ESG评价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受欢迎程度,包括各类公共和民间评价指数,需要考虑绩效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们看到,像基金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MSCI等市场机构,此外还有一些社会组织(如社投盟),在指数和评价供给上已经有积极的探索,但是数量有限,而且水平和受欢迎程度差别很大。未来5年在指数数量上会有较大的改观,展望偏中性和积极;但能力是严重的制约短板,展望偏中性和消极。

四是基于或融入ESG的行为规范。可以从行业自律组织的强制性规范以及主要证券和股权交易平台的强制性规范两方面考察。行业自律组织这两年已经做了积极工作,包括基金业协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富有成效的合作,未来推广起来比较容易,展望积极。尽管在信息披露以及其他行为规范上已经有许多基础,但深交所、上交所是否能推出强制规范来,取决于很多因素,展望偏中性。

五是明确和积极主动的基于ESG目标设计的产品。现在很多套上ESG帽子的产品,多数是消极和被动的。主动的少,未来五年数量以及在金融产品中的比例很难有显著提升,因此展望偏负面。

六是在国家发展愿景中纳入ESG。关键的指标是纳入政府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十四五”我们还有机会,但是展望总体呈中性甚至负面。不过相信“十五五”有更充分的时间讨论和准备,也更成熟。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政府各部门,如央行、财政部和两会的专门性政策和法规。展望也是中性偏负面。

四、制约主流化的深层挑战是什么,应该如何行动?

ESG主流化的深层次挑战,有些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所共有的,如基础概念和理论发展的不足,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过程。但有些是我们需要特别面对的,如本土化的问题,如SDG一样,ESG在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半熟的米饭,需要二次烹饪,需要基于国别的所有权。此外,我们正式的制度在响应社会需求方面过程比较漫长。

在行动上,ESG主流化旨在推动ESG在主流政策体系中的融合,强化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立即的协调的行动,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研究机构加强沟通,需要合作性和建设性的努力。

俞建拖简介:

俞建拖,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南京中心项目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顾问。

俞建拖:“十四五”时期ESG主流化的前景与挑战

作者:不详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