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山东对外开放在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作用发挥、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
“十四五”期间,山东应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设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新突破。
高标准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和带动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不断释放新动能,已探索形成6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对全省对外开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期间,应高标准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大在市场准入、管理标准、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监管规则等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引领和带动全省新阶段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增强优质出口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引导和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对标和接轨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牌。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加工贸易集聚区,着力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由加工组装向技术、品牌、营销环节延伸。
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完善营销和服务保障体系,开展仓储、展示、批发、销售、接单签约及售后服务。加快新兴贸易业态培育,促进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贸易、旅游购物等新兴贸易业态发展。
促进双向投资量质齐增,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协同推进。
着力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按照“龙头项目—上下游配套—产业生态圈”思路,加快引进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
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健全外商投资服务和促进体系。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以钢铁、建材、电力、化工、轻纺、通信、工程机械等行业为重点,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培育更多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推动形成多主体、多方式、多领域、高质量的对外投资新格局。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和实际投资分别增长10%、92.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到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1%。“十四五”期间,山东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优势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通过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服务出口;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山东优势产能向市场潜力大、原料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布局;高标准推进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为契机,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
以深化与日韩地方合作为重点,加强国际地方经贸合作。
充分发挥与日韩的地缘优势、经贸合作基础优势,深化与日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贸合作。落实与日韩达成的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化安排,推动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对日韩合作层次和水平。
完善对欧合作平台和机制,加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中英创新产业园等对欧合作园区建设,拓展更多国际地方经贸合作和友城交往渠道。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其对外开放平台作用。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将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纳入改革范围,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精准赋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动开发区由“政府运营型”向“企业服务型”转变。
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各开发区走产业差异化发展之路,深化开发区对外开放,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强化开发区科技创新,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增强开发区产业创新能力。
加快完善国际物流体系,保障国际循环畅通。
山东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构建内外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创新中欧班列发展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服务等手段,构建横贯东西、南北通达、高效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成为辐射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以及东连日韩、西接欧非、南到东盟、北接俄罗斯的国际大通道。
应重点推动国际多式联运互联互通,增强口岸后方通道能力,开辟一批跨境多式联运走廊。支持青岛、日照、烟台等港口,面向东北亚、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通过缔结友好港或姐妹港协议、组建港口联盟等形式加强港口合作。加强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布局,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增强国际通达、洲际中转能力。
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以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智慧政务建设为抓手,对标国际国内前沿水平,巩固提升既有优势,全面补强短板弱项,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和配置高效公平。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跨境投资贸易流程再造实施方案》等,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动双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作者:李广杰,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